妙笔绘美景 涤荡春风里——会宁县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侧记
厚重的黄土地、广袤千里沃野,蕴藏着灵动生机无限;
清新的大自然、川塬纵横交错,造就出富饶魅力家园;
行进在处处涌动生机的会师大地上,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尽情地铺展开来。
【资料图】
近年来,会宁县认真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一体推进、均衡发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布局优:乡村规划绘“蓝图”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到如今硬化路宽阔平坦,小康屋鳞次栉比。会宁县会师镇南什·红军村的“蝶变”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打卡”。
“我们围绕‘改’字塑风貌,结合‘治’字提内涵。”按照“文旅”+“农旅”+“康养+”的思路,立足红色资源禀赋、着力打造记住古镇乡愁、唤醒革命记忆、弘扬红色文化的红色旅游景区和具有乡村气息、田园诗意的农旅融合示范村。会宁县会师镇党委书记刘晓峰说道。
南什·红军村只是会宁县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会宁县紧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以建设看得见的“城乡美”、塑造看不见的“内在美”、催生能感受到的“发展美”为目标,科学统筹村庄规划编制,共编制完成7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实现全县149个发展类村庄(包括省、市、县三级示范村)规划全覆盖,打造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26个。
颜值靓:人居环境梳“美妆”
“自从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后,村里路净了、渠也清了。饭后,老人、娃娃也有了活动的场所,笑声多了起来!”
谈起村庄的“蜕变”,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刘家寨子村70多岁的老人冯玉仓高兴地说。冯玉仓老人说起的变化得益于会宁县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会宁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定人、定片、定区域、定标准的原则,累计理柴草秸秆3324处1200吨,清理畜禽粪污1234吨,清理废旧农膜265吨。争创“五美户”350户,打造“五特社”70个,创建“五星村”12个,锻造“样板镇”2个,从一村出彩到全域美丽,全县乡村“颜值”得到不断提升。
村里环境好了,村民干事创业的心劲也就更足了。“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生活都有了精气神。”会宁县草滩镇孔寨村村民王斌一语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街道干净整洁、庭院鲜花绽放、大棚排列整齐……如今,穿行于会宁县的乡村街道,处处展现出一幅幅绿、净、美的田园画卷,呈现出一道道清新雅致的靓丽风景。
底色新:文明和风留“乡愁”
和美乡村,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小康住宅,而且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会宁县高标准建起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实现全县28个乡镇,317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
同时,积极推行“1234”工作法,打造家风家教馆(长廊)3个,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20多次,就近就便开展送学习用品、送家教服务、送家风故事、送医疗知识“四送”活动320多场次。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惠民、特色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提升活动1200余场次,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乡村良好氛围。
“这里有声有色的文化生活,随处可见的家风家训、核心价值观宣传,让大家感受到浓郁的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作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的冯建仁搬到杨崖集镇新家的第一感受。
截至目前,会宁县共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镇13个、文明单位11家、文明校园14所;县级文明村、文明乡镇分别达到62%、82%,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61个。
如今的会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愿景正在脚踏实地地探索与接续奋斗中,一步步成为现实。我们始终坚信,更美更靓的乡村振兴美图正在盛夏的热浪中孕育……(魏永刚王进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