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亏超40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裁员过冬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杨玲玲
(资料图片)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陷入多事之秋。
继4月被曝裁员之后,7月,寒武纪再次传出裁员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以智能驾驶芯片业务行歌科技为“重灾区”,行歌科技软件部分裁员近半,硬件部分只保留少数员工“善后”,且新项目已经暂停,未来或将被放弃。
8月3日,针对裁员消息以及公司发展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寒武纪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复称:“(裁员消息)以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为准,目前公司经营、研发均在正常推进。”
图源:寒武纪官网
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AI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其创始人陈天石的个人经历颇为传奇,其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岁毕业于中科学大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6年后创办寒武纪,并研发出首款AI芯片。
多年来,AI芯片的商业落地是摆在陈天石和寒武纪面前的一道难题。上市以来,该公司连年亏损,6年已累计亏损超41亿元,如今,其重点发力的智能驾驶芯片业务再遭重创。
“该公司造血能力先天不足,近两年因丢失大客户导致订单缩水,再加上一部分高管有套现走人的意图,裁员可以产生账面盈利,这也是企业常见的操作。”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去年年末以来,ChatGPT点燃全球AI热潮,但身处其中的寒武纪似乎未能感受到太多暖意。
折戟智能驾驶芯片业务
早在4月,寒武纪就被曝出裁员消息。时代周报记者浏览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看到,多名寒武纪员工爆料称,在年终奖发放前突然通知裁员,疑似遭遇恶意裁员。
彼时,认证信息为“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HRD王海波”的人员频繁活跃在多个爆料帖下,评论爆料信息不属实。
其表示,公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兑现,是通行、常规的管理手段,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举措。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N+1的补偿金是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
7月,寒武纪又被爆出开启第二波裁员。有多名寒武纪员工跟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这一事实。寒武纪旗下子公司——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行歌科技)一名系统软件工程师向时代周报透露:“裁员幅度大概一半。”
成立于2021年的行歌科技,主要从事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正式公布关于行歌智能驾驶芯片的基本信息,包括算力超过200TOPS、7nm制程工艺,以及独立安全岛、成熟软件工具链等。
次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芯片主题论坛上,陈天石再次透露,寒武纪行歌在研3款自动驾驶芯片,覆盖L2-L4级。
图源:图虫创意
接近寒武纪的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寒武纪一直对标的是英伟达,希望能够在个别参数上和英伟达不要形成太大差距,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能稍微比它强一点。
不过,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英伟达在GPU领域有20年的技术积累,加上近几年ALL in AI,在AI领域大力投入和推广,形成了全球垄断性优势,在AI芯片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
“寒武纪目前尚难与其并驾齐驱。”8月2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英伟达除了GPU芯片,其实更多能力在软件上,比如CUDA平台,比如和诸多游戏、AI、虚拟货币、无人机等的兼容性,这方面深耕多年的AMD很难匹敌,英特尔也束手无策。
寒武纪也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时坦言:“目前公司软件生态成熟度与友商尚存在一定差距。”
以陈天石规划的L4高阶自动驾驶芯片SD5226为例,其要采用7nm制程工艺,最终会遇到流片难题。有投资者提问寒武纪上述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寒武纪回应称,目前该事项对公司研发造成的影响程度尚在有限范围内,但公司也表示,长期来看,切换新供应商将产生一定成本,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六年累亏41亿盈利堪忧
2020年,寒武纪仅历时4个月审批就成功登陆科创板,一时风光无两。上市首日,寒武纪股价一度飙升至295元/股,市值突破1000亿元。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上市一年后,寒武纪股价已跌至百元以下。整个2022年,寒武纪的股价长期徘徊在50-70元区间。到2023年,ChatGPT的爆火为AI产业带来久违的春风。寒武纪也受益其中,截至8月3日收盘,股价达到168.21元/股。
当整个AI行业处于火热状态的时候,市场开始注意到寒武纪的财务数据已经降入冰点。财务报表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2年,寒武纪营收分别为0.78亿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6年合计亏损41.18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寒武纪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寒武纪研发费用分别为5.43亿元、7.68亿元、11.36亿元、15.23亿元,同比增长126.16%、41.48%、47.83%、34.11%。
科学家出身的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曾坦言,“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难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诞生新巨头,而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图源:图虫创意
早年间,凭借终端IP授权业务起家,寒武纪曾和华为度过两年的“蜜月期”。招股书显示,2017-2018年,寒武纪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IP授权,其中华为分别贡献了98%和97%的营收。
和华为的合作让寒武纪一时名声大噪,然而过分依赖单一大客户也存在较大风险。2019年,华为开始采用自研AI模块,二者“蜜月期”走向终结。当年,寒武纪的IP授权营收大幅下滑。
和华为分手之后,寒武纪营收结构骤变,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替代IP授权业务,成为支撑公司业绩的主营业务。公司发展逐渐变得艰难。
业务受困加上持续烧钱,寒武纪有些扛不住。去年3月,寒武纪核心技术人员梁军辞职时,寒武纪董事会办公室人士曾表示,双方的分歧点在于公司希望聚焦产品广泛落地以及抢抓机遇期,而梁军希望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入和钻研。
“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是两条不同企业发展路线,也是重大战略问题。企业有钱的时候,资源多,容易平衡;企业钱紧的时候,还是先活下来为妙。如果高管在决定企业命运的紧急关头还争执这种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那就容易产生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走向不可预测的未来。”张孝荣说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