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头条:这种“隐形讨好”,正在消耗你的关系
关系中,你会不会有一种勉强感?
【资料图】
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不情不愿,又不得不做的情绪?
如果有又不知道为什么,也许今天的文章,可以帮你解答困惑。
01 关系中你有没有勉强感?
在解答困惑之前,先来看看小N的案例:
朋友小N工作中,总会收到很多信息。
每次收到信息,她总会放下手边的工作,第一时间回复信息。
一开始,她还觉得没什么,可被打断的次数多了,回复信息的时候,就会冒出一股“怨气”:
“烦死了,怎么在这个时间找我啊!”
“烦死了,怎么又来了!”
可再看到信息,还是会忍不住回复,回复时,却总有一股不情不愿,又不得不做的勉强感。
不仅如此,小N工作很忙的时候,有实习生来问小N问题,小N内心也不免埋怨:
“我明明这么忙,还要被你打断,烦死了!”
“这个问题,你完全可以自己琢磨出来的啊,为什么要来问我?!”
可埋怨完,还是会绞尽脑汁,把能想到的东西全部告诉实习生,教的过程中,却总透着一股不情不愿,又不得不做的勉强感。
图片来源:pexel
有一次,小N工作上遇到一个问题,请教了同事B,B帮她解决了问题。
小N很开心,想着终于搞定这个策划案,晚上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没想到,下班时,同事B问小N,能不能晚上帮她处理一个问题?
尽管小N很累,但想到同事中午都帮她了,就咬牙答应了。
可内心不免生出“怨气”:
“加了这么多天班儿了,都不让人休息,烦死了!”
“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找我帮忙啊,烦死了!”
不仅面对同事,面对不熟的人,小N也会有这种勉强感。
周末参加同城交友活动,第一次见面,总是惯性地夸对方。
“哇,你这个耳环好好看,哪里买的?”
“哇,这个包包很配你~”
刚开始夸的时候,还挺真诚,可夸着夸着就开始跑偏。
“你这个口红色号很好看诶,很配你!”
“这身衣服很好看诶,有链接吗?”
脱口而出的瞬间,小N愣住了:
“诶,她的口红像中毒了一样,一点儿也不好看啊”
“诶,那件衣服,说真的还蛮俗气的”
但说出口的时候,就自动变成了“褒奖”,这种“勉强”让小N感到内心堵得慌,很难受。
可这还只是一般程度的勉强,让小N更难受的是:
聊天过程中,小N交到一个朋友,她感觉两个人很投契。
可这时,另一个女生似乎对这位朋友也很感兴趣,总是时不时的拉她聊天,并且对小N很冷淡。
小N感到有点不爽,可下一秒的反应,竟然是主动搭讪那位女生,热情地问了一堆有的没的。
一边聊,一边堵得慌,一边热情,一边诧异,始终有一股“勉强”感。
小N说,不知为什么,在各种关系中,始终会有这么一股“勉强感”。
说难受吧,也没有特别难受。
可那股憋得慌的劲儿,那股扭曲意志的“勉强”感,多少让人不太舒服。
图片来源:pexel
02 为什么,我们总是勉强自己?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N,他们活的憋屈,活的拧巴:
ta们总在付出,迎合,可付出,迎合过后,心里又很不得劲儿。
明明没人逼他们做这些,可付出,迎合仿佛成了生存本能。
其实,在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自我保护策略。
有的人会付出,迎合
有的人会疏离,自闭
这些保护策略,往往源于我们的早期经历。
就拿小N说:
小时候,小N在家长眼里,是干啥啥不行,不务正业第一名。
老师更是对小N苦大仇深,每次开家长会,都拉着小N爸妈语重心长的说教一番。
被说教了无数次,要好好学习,小N总是下定决心要改,可每次都坚持不到一周,就泄气了。
直到有一次,由于父母工作变动,小N从重点小学转学到了一所普通小学,入学考的时候,小N考的很差。
老师露出很鄙夷的表情:“你不是重点小学来的吗,怎么成绩差成这样?”
彻底刺激了小N,她发誓,要让老师对她刮目相看。
于是努力学习,“鸡”自己了小半年,没想到成绩从年级倒数,变成了第一。
让小N意想不到的是,自从这次变化,周围的一切全变了。
图片来源:pexel
老师变得温声细语,还诧异地问小N:“你那会儿入学考,是发挥失常了对吧?”
父母也变得格外的“宠”她,买了一辆她期待很久的自行车。
就连邻居的眼神都变了,经常邀请小N到家里,给邻居妹妹辅导功课。
小N突然意识到:原来我的世界可以是这样的!
于是,小N继续拼命学习,以维持这样的优待。
小N的经历,让我很触动。
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我发现,成绩差是要被鄙夷的,而成绩好会被优待,我就变得很惧怕成绩差,也会拼命追求好成绩。
现在想想,当时的状态是把长辈有条件的爱内化了,我深深知道,只有成绩好,我才是值得被爱的。
遗憾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条件还在加码。
在童年时,这些条件可以是:成绩好,懂事,再长大一点,在人际关系里,这些条件可以是:够nice,肯付出,迎合他人意愿。
这些条件,看似把我规训成了一个不错的人。
可它也在变相通知我:“你本身是不可爱的”。
图片来源:pexel
当我把这种想法内化,就形成了一个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心理学家亚伦·贝克(Aaron Beck)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一般性的概括。
例如:
我是不可爱的
我是无能的
他人是坏的
世界是危险的
核心信念是我们最深层的认识,是认知层面的地基。
当我们形成了:“我不可爱”的核心信念时,我们会坚信“我不可爱”。
为了弥补“我不可爱”的缺陷,我们就会产生一套补偿策略:
例如:
只要我努力学习,大家就会爱我 只要我够顺从,够迎合,大家就会爱我
而相反地,这也构成了一种胁迫:
例如:
只要我不努力学习,大家就不爱我。 只要我不顺从,不迎合,大家就不爱我。
而小N正是在采用这样的补偿策略:
她担心,不马上回复信息,别人就不喜欢她。
她担心,拒绝实习生,对方就不喜欢她
她担心,拒绝同事B,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忘恩负义
她担心,不夸奖陌生人,对方就会不喜欢自己
她担心,讨厌别人,对方就会不喜欢自己
为了赢得别人的喜欢,她要扮演一个想象中的人,这种违背真实意志的行为,让她憋屈,拧巴,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勉强感。
这正是小N勉强感的来源。
图片来源:pexel
03 怎样走出勉强感?
诚然,补偿策略,曾经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但长大后,这套策略已然过时,因为我们的生存,已经不仰仗于他人的喜爱。
若继续使用这套策略,会让我们感到拧巴,痛苦,不适。
同时,即便得到了他人的喜爱,我们的感受也是机械的,麻木的,因为真实的我们没有被看见。
同时,这套策略也不总是有效,即便我们努力讨好,也会有人不喜欢。
这时,负性核心信念:我是不可爱的,就会被激活,而这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因此,只有学会放下这套过时的策略,建立更合理的核心信念,才会让我们真正快乐。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a.验证消极假设
当你形成了这样的消极假设:
如果我不顺从,迎合对方,ta就会不喜欢我。
在不同场景下,觉察消极假设:
例如:
此刻我不回复信息,ta就会不喜欢我。
此刻我不帮助她,ta就会不喜欢我。
此刻我不夸ta,ta就会不喜欢我。
试着做一些不同的反应:
试着晚点回复,看看会发生什么?
试着不帮ta,看看会发生什么?
试着不夸对方,看看会发生什么?
如此反复练习,积累更多积极体验,你会发现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糟糕,消极假设,也会慢慢瓦解。
图片来源:pexel
b.修正核心信念
我们要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负性核心信念,转变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性核心信念。
这里的正性核心信念可以是:
虽然我不完美,但多数时候,我还是可爱的。
可以通过监控核心信念的方式开始:
把符合正性核心信念的事情记下来,例如:
今天xx同事帮助了我
今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今天邻居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了
把中性事件记录下来,例如:
今天发信息,xx没回复我
今天xx没和我打招呼
把符合负性核心信念的事情记下来,例如:
今天xx和我吵了一架
你可以每天安排特定时间来填写这张表。
渐渐地,你会有更多的证据支撑正性核心信念,从而形成正性的核心信念。
写在最后:
武志红说,我们终其一生的目的,是要活出自己。
在关系中,也是一样。
是时候,放下迎合,顺从,让真实的你重见天日。
这才是真实快乐的开始。
图片来源:pexel
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准备了一份免费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限时发放。(私信回复 量表 ,可以获取领取方式哦~)
如果您有情绪压力,原生家庭,婚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需要心理咨询,可以私信和我们详细沟通
作者:碳水化合物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标签: